首页 > 高考动态 > 正文

高考民族加分需要改为那个民族满三年时间吗

2024-10-18 16:47:00 | 好学网

最近经常有小伙伴私信询问高考民族加分需要改为那个民族满三年时间吗相关的问题,今天,好学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高考民族加分需要改为那个民族满三年时间吗

高考民族加分需要改为那个民族满三年时间吗

1、考生户口由非少数民族聚居区迁入少数民族聚居区时间不足3年的,不能享受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优惠政策。
2、高考少数民族加分规定主要内容包括:考生本人及父或母在少数民族聚居区有常住户口、且户口迁入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时间3年(即从迁入之日至当年高考时满3年)以上的考生,才可享受少数民族聚居区考生的优惠政策,以往的政策所规定的时间界限是两年。二是各有关部门对迁入少数民族聚居区考生的审核要严格把关,并单独公示。迁入少数民族聚居区的考生必须提供以下证明材料的一种方可进行审核:1、考生父母(或一方,下同)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购买商品房(面积由市州确定)或通过其他合法方法获得住宅的产权证明材料;2、考生父母在少数民族聚居区投资兴办实业及经商(投资数额由市州确定)的营业执照;3、考生父母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含三资企业)聘用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并已参加当地养老保险和社会统筹的,由用人单位提供证明材料;4、考生父母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由所在单位县级主管部门提供证明材料。

高考民族加分需要改为那个民族满三年时间吗

少数民族高考有什么优势吗

少数民族考生报考民族院校的,录取时可加20分投档。

推动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改革主要基于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我国的基础教育均衡化水平显著提升,少数民族学生享受的教育资源在不断优化。

另一方面,有的省区原来对省域内的少数民族考生实行普惠性加分政策,现在看已经不够精准。

这一轮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更加精准地确定加分的区域、群体、条件,让政策能够切实惠及那些需要帮扶的学生。

扩展知识——少数民族考生分析

1、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

教育部的规定并没有给出具体的优惠分值,只是指导框架。具体照顾分值由各省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而且特别要注意教育部规定中的限定条件,不是说所有的少数民族考生都能加分。

只有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才能享受加分照顾。这个限定条件如何定义,各省有各省的规定。 好学网

2、从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考生

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转学到本市就读的少数民族考生,在高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5分向高校提供档案,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该政策仅适用于北京市属高等学校招生录取。

3、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在与汉族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那些高中阶段还在外省少数民族聚居区居住,高中阶段转学来北京就读的少数民族考生才能加5分投档,而且是只适用于北京市属高校。因此符合加分条件的少数民族考生极为罕见。

高考民族加分需要改为那个民族满三年时间吗

对于高考修改民族为了加分,父母一方少数民族。

好学网(https://www.haoxuejiaoyu.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对于高考修改民族为了加分,父母一方少数民族。的相关内容。

父母一方母亲为少数民族,且孩子随母亲为少数民族,高考加分。
根据少数民族考生民族成份审核确认办法,父母一方为少数民族,且考生随其为少数民族,就可被认定为少数民族。
(一)少数民族考生优惠加分对象仅限在省政府确认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乡、村;
(二)严禁将散居地民族考生户口迁移到民族聚居地报名参考;少数民族考生优惠加分对象,须提供其居住所在地少数民族村村委会证明。待全省少数民族学生数据库建成后,直接在网上核对确认;
(三)各县(市、区)民族工作部门、县公安户政(治安)部门、县招考办(或中招办)在审核确认少数民族考生成份的同时,应对考生是否属于少数民族考生优惠加分对象进行同步审核确认,对符合加分条件的少数民族考生,需将相关情况一并填入《汇总表》和《资格审核表》,经县级民族工作部门、县招考办(或中招办)共同签字确认后上报设区市民族宗教事务局进行核定;
少数民族考生民族成份的确认,应坚持考生本人所填报的民族成份与考生的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公安人口信息数据库内容相一致的认定办法。
民族加降分属于政策性加分,各省级招办根据各省民族教育情况制定了具体的民族考生加分政策。

以上就是好学网小编整理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内容敬请关注好学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好学网:www.haoxuejiaoyu.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标签: 高考
与“高考民族加分需要改为那个民族满三年时间吗”相关推荐
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需要户口所在地登记满三年吗?
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需要户口所在地登记满三年吗?

2020年西藏高考报名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身体状况符合相关要求。 2、西藏,简称“藏”。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边陲,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西藏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地处北纬26°50′至36°53′,东经78°25′至99°06′之间,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土地面积为1202189

2024-12-06 05:33:16
浙江省高考少数民族加分要有满这个少数民族多少年的限制吗
浙江省高考少数民族加分要有满这个少数民族多少年的限制吗

杭州高考文科 四门考试,散陪四张卷子,分两日考 语文、数学、英语都是150分满分,文综300分满分(其中政治、地理、历史所占分数各不相同,有多又少,比例每年不同) 额外加分的有,“三模三电”和定向比赛的高考加分将实行“三定”,即定项目、定赛事高返、定名次管理。加分项目限定在由浙江省体育局认定、经浙江省考试院确定的赛事和项目范围内。其中国际重大比赛及全国体育大会取个人前6名,全国性重大比赛(

2024-11-03 09:17:28
教改后满族高考加分吗
教改后满族高考加分吗

教改后满族高考加分吗 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各省的可能不一样,有的省是给加分的,直接加到总分中去;有的省报民族院校才给加分,记得江苏这可能是这样的;甚至有的加分政策只对省高校有效,外省高校在省内招生不承认的情况,比如B省的加分政策在考生填报B省内部高校时都承认,A省的学校在B省招生时,就有可能不承认B省的加分政策。你是哪儿的?可到当地招办去查询准确的政策,也可自己到省考院去找政策文件。 高考加分项

2024-10-31 15:54:31
北京高考加分规则(对于高考修改民族为了加分,父母一方少数民族。)
北京高考加分规则(对于高考修改民族为了加分,父母一方少数民族。)

北京高考加分规则 报志愿常识、概念 1.院校调档线如何划定? 院校调档线是各高校对某地报考该校考生的文化成绩方面的最低要求。院校调档线是在该批院校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基础上,根据当年考生报考该校志愿情况、分数情况和该校在当地招生计划数确定。 在同批录取的院校中,由于第一志愿报考人数不均衡,按照各院校招生计划、调档比例和考生成绩,各校的最低调档分数并不一样,这就自然形成了院校的调档分数线。

2024-12-07 23:31:17
高考少数民族加分要考吗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高考少数民族加分要考吗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少数民族高考可以加5到20分之间。少数民族是指,在我国汉族以外的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是有非常严格的规定。 1、加5分的情况是少数民族考生参加高考的时候,使用汉字试卷,10分到20分之间的加分是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少数民族身份,一个是少数民族家庭满足高考固定加分项目,两个同时满足,才能获得此项加分。 2、少数民族高考固定加分项目是:考生在高考中,报考院

2024-11-13 11:17:38
高考少数民族加分需要本人申报吗?
高考少数民族加分需要本人申报吗?

高考少数民族加分需要本人申报吗? 答:不需要,根据《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政策(试行)》规定,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是自动实施的,考生无需申报。考生只需要在报名时准确填写自己的民族信息,高考加分将会自动计入考生的总分中。个人小贴士:考生在报名时,一定要准确填写自己的民族信息,以免影响自己的高考加分。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法律分析:各地加分政策会有不同,以下内容可以作为参考。1.全国性加分项目

2024-10-21 13:12:28
新高考民族加分政策时间 湖北少数民族加分政策2023
新高考民族加分政策时间 湖北少数民族加分政策2023

湖北少数民族加分政策2023 自2023年高考起,该加分项目分值由加20分调减为加15分,散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由加5分调减为加3分,2025年高考起取消加分。 2023年高考加分政策:进一步精准确定少数民族加分条件和实施范围。自2023年高考起,对考生申请享受少数民族加分政策的资格条件实行户籍、学籍和实际就读年限二重认定(“三统一”); 即具有我省同一县(市、区)高中阶段3年完整户籍

2024-10-18 21:17:24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需要什么手续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需要什么手续

凉山州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法律分析:西昌属凉山彝族自治州,符合四川省的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的。具体加分情况如下:普通类专业录取时,三州、十七县、两区的少数民族考生报考本科第一批录取院校(含本科提前批执行本科第一批录取控制分数线的本科院校,以下简称本一批院校)加25分,报考其他院校加50分;其汉族考生报考本一批院校加10分,报考其他院校加25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2024-10-19 15:2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