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动态 > 正文

如何参加强基计划

2024-11-04 11:43:10 | 好学网

小编今天整理了一些如何参加强基计划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参加强基计划

如何参加强基计划

对于满足当年高考报名条件和强基计划招生学校要求的考生,首先需要个人提出申请。接着,考生应按照高校的招生简章规定,在网上完成报名手续。

强基计划的宗旨是选拔并培养具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同时在综合素质和基础学科方面表现出色的学生。重点领域包括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各大高校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合理规划招生专业。

参与强基计划的考生需通过选拔,其过程注重综合素质的全面考察,不仅涉及学术能力,还包括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社会责任感等方面。通过选拔的考生,将有机会进入顶尖高校,接受高标准、个性化培养,为国家关键领域输送高素质人才。

强基计划在培养目标上注重基础学科的深度和广度,鼓励学生在专业领域内进行深入研究,同时强调跨学科知识的融合与应用。通过参与强基计划,学生不仅能够提升学术能力,还能够在科技、人文等领域探索创新,为未来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各大高校在强基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将结合自身优势,设立专门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资源,为入选的考生提供个性化、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此外,强基计划还注重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紧密结合,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社会实践,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如何参加强基计划

强基计划怎么报名?报名流程是什么

符合生源所在地当年高考报名条件以及强基计划招生学校报考条件的考生,由本人提出申请,于4月份按高校招生简章要求进行网上报名。省级招生考试机构要对本地报名考生的高考报名资格进行严格审核。 好学网

1、3月底前,试点高校发布年度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2、4月,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可在网上报名参加强基计划招生。

3、6月,所有考生参加统一高考。

4、6月25日前,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向有关高校提供报名考生高考成绩(不含高考加分)。

5、6月26日前,高校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按在各省(区、市)强基计划招生名额的一定倍数确定参加学校考核的考生名单并公示入围标准。

6、7月4日前,高校组织考核。7月5日前,高校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根据考生填报志愿,按考生综合成绩由高到低进行录取并公示录取标准。

强基计划报名注意事项

强基报名需谨慎:如果达不到一本线的考生,还是别报了,报了毫无意义,徒增添考生烦恼,影响心情。如果比一本线高那么一点的距离36所双一流大学分数线差很远的还是要慎重一点,否则花了心思报了名后边初审没过,高考考的也不好,对考生心理影响还是有的。所以要慎重的。

选择专业需谨慎:强基计划已经明确要求招生专业要集中在数理化生及文史哲等7大基础学科及其衍生专业。从专业上看,都属于网上普遍喷的“冷门专业”、“不好就业的专业”。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强基计划

如何参加强基计划

强基计划网上报名流程

好学网(https://www.haoxuejiaoyu.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强基计划网上报名流程的相关内容。

一、注册/登录

登录教育部阳光高考网,首次点击注册账号后,请注意跳转新页面为“中国高中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在此页面注册账号信息,然后返回首页登录账号。账号注册请务必使用考生本人身份证信息。注册成功后,安全邮箱会收到相关链接,则报名完成。重新输入考生身份证号码和密码即可登录报名系统。

二、进入报名系统

登录后,考生可选择教育部阳光高考网首页“特殊类型招生信息服务平台”-“强基计划”对应的报名入口进入。

三、开始报名

进入所要报名的大学报名系统后,“开始正式报名”。然后,查看招生计划点击“招生计划查询”,查看当年招生计划。

四、专业志愿填报

  1. 查看报名须知2.查看报名条件3.破格信息4.填写附加信息

五、专业志愿填报

考生添加志愿时,依据系统提示选择专业和排序,并可以选择是否服从调剂。

六、确认志愿表

请仔细核对志愿信息。一旦确认专业志愿将不能更改;如需更改只能在报名时间段内取消报名后重新报名。

七、下载志愿表

请仔细核对志愿信息。一旦确认专业志愿将不能更改;如需更改只能在报名时间段内取消报名后重新报名。

八、上传志愿表

志愿表经考生本人签字后,上传志愿表签字版JPG图片(pdf无法上传),保存。

九、专业志愿填报完成

志愿表经考生本人签字后,上传志愿表签字版JPG图片(pdf无法上传),保存。

考生确认

在规定时间内进入报名系统确认是否参加测试并上传承诺书,否则视为自动放弃参加测试。

以上就是好学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好学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好学网:www.haoxuejiaoyu.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标签: 强基计划
与“如何参加强基计划”相关推荐
强基计划如何确认参加校考
强基计划如何确认参加校考

强基计划如何确认参加校考 如何确认参加强基计划的校考? 考生需登录报名系统,并在侧边栏选择“考生确认”进行操作。 强基计划的目标和定位: 强基计划,即教育部的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旨在选拔和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该计划聚焦关键领域如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以及国家安全等,以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人才培养,由高校结合自身特色专业进行招生。

2024-10-19 00:18:52
强基计划是怎么回事?如果走强基计划招生,可以不参加高考吗?
强基计划是怎么回事?如果走强基计划招生,可以不参加高考吗?

高考强基计划报名条件 1强基计划的报名条件是什么 每年院校的强基报名条件都不尽相同,全国目前是36所高校拥有强基计划招生资格,具体哪所院校报名条件如何,需要查看学校的招生简章,报考强基计划的通用条件有: 1、高三考生,符合高考报考条件,并且参加了高考。(应届生和复读生均可)。 2、拥有在省级比赛或五大学科竞赛中有获奖记录能够证明具有学科特长。 因为强基计划目前主要参考的条件就是高

2024-10-12 15:18:09
强基计划有必要参加吗
强基计划有必要参加吗

强基计划的好处与坏处 1.强基计划提高了招生录取的公平性,因为它对报名条件限制较少,给予更多考生参与的机会。 2.该计划的优势在于提供优质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强基计划重视人才的发展,为竞赛生提供了破格入围的机会,拓宽了他们的升学途径。 然而,强基计划也存在一些潜在的不利因素: 1.招生专业偏重于基础学科,可能忽视了一些热门或新兴领域的专业,这可能会限制学生

2024-10-11 02:23:34
怎么才能参加强基计划
怎么才能参加强基计划

怎么才能参加强基计划 须符合高考报名条件并参加高考考试,从近两年强基计划招生政策来看,强基计划主要招收两类学生:第一类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第二类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 强基计划报名条件 每年院校的强基报名条件都不尽相同,全国目前是39所高校拥有强基计划招生资格,具体哪所院校报名条件如何,需要查看学校的招生简章,报考强基计划的通用条件有: 1、高三考生,符合高考报考条件,

2024-10-14 14:20:41
强基计划怎么报名 强基计划如何报名
强基计划怎么报名 强基计划如何报名

强基计划怎么报名强基计划如何报名 1、搜索阳光高考网;2、进入网站后,点击“特殊类招生信息服务平台”,点击进入;3、点击“强基计划”;4、注册/登录高三学生学信网账号,确认信息;5、填报志愿;6、确认志愿表;7、下载志愿表并打印,本人签字确认,学校盖章;8、上传志愿表;9、缴费。 强基计划 强基计划指的是基础学科招生的改革试点,是教育部开展的招生改革工作,主要是为了选拔培养有志于

2024-10-10 11:37:48
如何评价强基计划?
如何评价强基计划?

如何评价强基计划? 强基计划的录取率并不高。该计划存在以下三个主要缺点: 1.专业选择较为冷门:强基计划主要针对基础学科,如数学、物理等,这些专业往往不易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学生需要有持续深造的准备。 2.课程内容较为枯燥:由于基础学科知识偏理论化,相对较为乏味。学生在选择强基计划时,应结合自己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热情。 3.转专业限制:强基计划通常要求学生在入学后不得转专业。如果学生无法

2024-10-11 11:46:09
如何报名“强基计划”
如何报名“强基计划”

如何报名“强基计划” 1.2023年江苏省“强基计划”招生情况:总招生人数为300人,其中文科生占比15.21%,理科生占比84.79%。 2.各省份“强基计划”招生人数:北京550人,河南400人,浙江350人,湖南330人,四川320人,湖北310人,山东300人,江苏300人,广东280人,河北270人,辽宁250人,陕西240人,安徽230人,上海220人,山西210人,重庆210人

2024-10-11 13:08:36
强基计划如何培养?
强基计划如何培养?

2023年高考强基计划 2023年的高考强基计划是我国教育部为推动高中教育质量提升和培养全面素质人才而制定的重要政策。该计划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领导潜力的杰出人才,同时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全民素质。下面是对该计划的详细解读。 **一、培养方案** 高考强基计划强调“全人教育”理念。学校需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放在教学任务的首位,鼓励学生在不同场合进行实践和创新。教育部

2024-10-17 13:4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