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动态 > 正文

新高考选科,选考科目选择的依据有哪些

2024-12-14 19:02:45 | 好学网

今天好学网小编整理了新高考选科,选考科目选择的依据有哪些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新高考选科,选考科目选择的依据有哪些

新高考选科,选考科目选择的依据有哪些

1、学霸组合模式: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政治)
物理、化学、生物组合方式是传统的理科组合方式,也是高考所能够填报专业最多的组合方式。按照现在新高考的政策来看,选择物 化生 组合几乎可以达到99.99%的专业都可以选择。因此如果考虑到大学以后 志愿填报 专业的选择,如果你是学霸的话,那么选择物化生毫无疑问是最有前景的组合。但是一旦选择此类组合方式,可能也是难度最大的组合,所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

2、中等学霸组合模式:物理+生物+地理(政治)
根据“3+1+2”的方案要求来看,考生必须在物理与历史当中选择一个科目。而物理作为学工科专业必须选择的科目,因此大部分同学会选择物理为“1”,而在其他剩下的四科当中,化学的难度应该是最大的。而地理与生物,或者生物与政治的组合难度相对来说较小一点。根据已经进行部分选科学校传出来的消息来看,大部分同学都热衷于选择物理+地理+生物为组合方案。既能够满足未来绝大部分专业选择的要求,能够满足尽量得高分的要求。
3、一般学霸组合模式:历史+化学+生物
新高考既然要求考生在物理或者历史当中必须选择

新高考选科,选考科目选择的依据有哪些好学网

高考报名条件是什么?有哪些专业?

高考报名条件因地区和考试类型而异,但通常都要求考生具备以下条件: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 考生的学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高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校在校生;高等教育的应届毕业在校生;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符合相关条件者可以报考;符合条件的社会考生等。
3. 身体健康。
关于高考报名的专业,高考报名的专业主要取决于您选择的高考类型和科目。比如普通类高考主要可以报考文科或理科专业,而艺术类和体育类高考则有相应的专业选择。具体的专业包括但不限于:
1. 文科类专业:如哲学、文学、历史学、语言类等。
2. 理科类专业: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
3. 工科类专业:如机械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等。
4. 商科类专业:如经济学、管理学等。
5. 艺术类专业:如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
6. 体育类专业:如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等。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高校对高考科目的要求不同,具体要求请参考各高校招生简章。同时,考生在选择专业时也要考虑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进行报考。

新高考选科,选考科目选择的依据有哪些

2024社会考生怎么报名参加高考

好学网(https://www.haoxuejiaoyu.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2024社会考生怎么报名参加高考的相关内容。

2024社会考生一般是提前一周到教育局申请高考报名,报名时带上身份证、高中毕业证和户口本即可。报考高考的社会生年龄应在18周岁(含)以上,一般来说也不能超过25岁,但不同省份会有不同规定,需要具体查询当地政策。
2024社会考生如何报名参加高考
1.网上报名:根据当地招生办公室公布的报名时间,社会考生可通过招生办公室官方网站进行网上报名。报名时需填写个人信息、选择考试科目和报考学校等。

2.上传材料:将准备好的报名材料扫描或拍照,生成电子版文件。在网上报名过程中,按照系统提示上传相关材料。
3.缴纳报名费:报名过程中,社会考生需要按照规定缴纳报名费用。报名费用通常根据当地要求定价,并在报名系统中进行支付。
4.确认报名信息:在提交报名信息前,请务必仔细核对所填写的信息,确保准确无误。如有错误,及时修改并重新提交。

5.获得报名号和密码:报名成功后,系统会生成一个报名号和密码。社会考生需要牢记这个号码和密码,以便后续查询和操作。
2024社会考生高考报名条件
一、年龄要求
报考高考的社会考生年龄应在18周岁(含)以上,一般来说也不能超过25岁,但不同省份会有不同规定,需要具体查询当地政策。社会生报名高考时需要提供有效身份证明。

二、学历和学籍要求
社会考生报名高考需要具备一定的学历背景和学籍要求,具体标准因地区而异。一般来说,社会生报名高考需要具备初中或相当于初中学历,但不少地区也规定需要符合中专或高中学历等要求,只有通过齐备指定学历背景的社会生才能够报名高考。
三、参加相应考试
为了报名高考,社会考生需要参加民办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或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同等水平的各项考试,取得合格成绩后方可报考高考。社会生报名高考时需要提交高中学校或学习中心的有关证明材料,证明其通过民办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或符合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相等水平的其它考试合格标准。

以上就是好学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新高考选科,选考科目选择的依据有哪些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好学网:www.haoxuejiaoyu.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标签: 新高考 高考
与“新高考选科,选考科目选择的依据有哪些”相关推荐
新高考模式下,考生该如何选择选考科目
新高考模式下,考生该如何选择选考科目

怎样填报高考志愿和选专业 第一步、初步确定报考院校范围。 考生根据自己分数在全省历史科目组合或物理科目组合中的位次(查阅今年高考一分段统计表),并结合往年录取情况(查阅最近三年高考录取历史数据),大致找到可能与自己分数相匹配的院校,并将它们列为重点关注对象。 然后再结合个人偏好(如地区、办学类型等),高校办学情况(如学科和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学校声誉、校区分布等),筛选出有意报考

2024-06-22 06:17:03
新高考改革下,高中生应该如何选择选考科目
新高考改革下,高中生应该如何选择选考科目

高考选择科目与填报志愿是否有关? 其实物理和化学可以报的专业都差不多,物理稍微多一点点. 若是理工学校就另当别论了,物理的选择会多很多。 其实我觉得化学不吃亏啊.倒是生物能选的专业比化学还少. 物理稍难,能人都选物理,所以竞争较强. 化学稍好学,但化学要记的东西也不少. 生物根本就是记忆,但还是要计算的.(对我而言) 对文科不太了解.. 以上是我的小小经验. 新高考改革下,

2024-07-31 11:00:11
五邑大学选科要求!五邑大学新高考必选科目有哪些?
五邑大学选科要求!五邑大学新高考必选科目有哪些?

各大学专业对选科的要求 各大学专业对选科的要求如下: 1、对于专业必考物理+化学的要求,占比为45.07%+0.90%+0.01%=45.98%,接近50%,高于不提科目要求的43.76%,对于理科类考生来说就是,要不物理和化学都选,可以报考理工农医类专业,要不就物理和化学都不选,报考人文商管类学科,直接与偏文科类考生竞争。 2、物理学科重视程度依然,有51.81%的专业要求必考

2024-05-22 00:37:01
新高考3个选考科目怎么选?
新高考3个选考科目怎么选?

高考志愿可以填报几个专业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通常每个考生可以填报6个本科院校(可以包括提前批、本科一批、本科二批和本科三批等),每个本科院校可以填报最多3个专业。下面我将详细解释填报多个专业的意义以及一些填报注意事项。 提高获得录取的机会:填报多个专业可以增加获得录取的机会。不同专业的竞争激烈程度和录取分数线可能有所不同,因此有时候一个专业的分数可能无法达到,但其他专业的分数可能符合

2024-10-17 09:40:04
各大学专业与选考科目新高考选科怎么选
各大学专业与选考科目新高考选科怎么选

各大学专业与选考科目新高考选科怎么选 由于目前各省的新高考选科的模式并不统一,除了大家常听到的3+1+2的选科模式,还有3+3和7选3的选科模式。 各省的选科模式不同,代表着其背后选科组合的排列也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大家首先要确定自己是属于哪种选科模式呢? 当然,最快捷的办法就是打开知涯升学APP里的“新高考选科”功能,里面收录了全国近3000所高校的历年招生数据。只需选定自己的高考省

2024-07-26 05:11:03
高中选科哪些科目最值得选?
高中选科哪些科目最值得选?

高中选科哪些科目最值得选? 1、物理 虽然物理的难度最大,一些学生难以学懂,分数并不高。但很多 理工科 专业都要有物理基础,直接规定必须要选物理这一科目。选物理这个科目,以后可填报的 大学专业 更多,还可以学一些就业前景不错的理工科专业。建议高一学生认真分析自己的物理 学习能力 ,如果你的排名比较靠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奋斗,物理成绩还不错,建议选择物理这一科目。 2、历史 作为“二选一

2024-11-29 12:34:49
高考选测科目BC的本二院校有哪些,要最新的
高考选测科目BC的本二院校有哪些,要最新的

2011年高考选测科目BC的本二院校有哪些,要最新的 省教育考试院下发《2011年招生计划专刊(上册)》,这本重要的填报志愿参考资料将陆续发放到学生手中。记者对比了去年和今年的《招生计划专刊》发现,不少高校都降低了选测科目等级要求,其中以本二批次的院校为主。高校降低选测要求,对“C型考生”而言是一个重大利好消息,本二批次有一百多所高校对选测科目的要求仅为BC,就连本一批次也有8所高校招收“C型

2024-12-24 00:10:59
广东海洋大学新高考必选科目有哪些?附各专业选科情况汇总
广东海洋大学新高考必选科目有哪些?附各专业选科情况汇总

海洋科学专业大学中国排名 海洋科学专业大学中国排名: 1、中国海洋大学 2、厦门大学 3、中山大学 4、山东大学 5、南京大学 6、大连海洋大学 7、广东海洋大学 8、浙江海洋大学 9、河海大学 10、浙江大学 1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2、深圳大学 13、钦州学院 1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15、武汉理工大学 16、

2023-11-04 01:06:00